您的位置:首页 > 足球资讯 > 中超
苏超,国际足联急?
发布者:24直播网 更新时间:2025-07-17 03:15:00 已被浏览:

作者 | 燕梳楼

当南京奥体中心被六万名热情的球迷挤满,四十度的高温下他们的呐喊声震耳欲聋,这不仅仅是一场足球比赛,更是一场全民狂欢。场外,数以十万计未能购得门票的粉丝,则聚集在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第二球场”,他们吃着小龙虾、喝着冰镇啤酒,与场内观众同步观赛。

这场南京与苏州之间的省会德比,不仅创下了苏超开办以来的最高现场观赛纪录,也刷新了中国业余足球赛的观众纪录,将中超远远甩在身后。网友戏谑道:国际足联现在恐怕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看着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如此热情的球迷,不禁思考中国队为何进不了世界杯。

随着2030年世界杯100周年的临近,国际足联计划扩大参赛队伍至64支,其中亚洲赛区的名额将增至12个。这无疑为中国的足球赛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苏超的火爆,源于其草根性质,人们可以在网上随意调侃比赛和球队。一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的离经叛道之语,让苏超迅速走红。短视频平台上#苏超、#苏超联赛等话题的播放量已突破200亿次,家喻户晓。

苏超的魅力在于将江苏十三市的文化差异转化为创意无限的网络狂欢。各城市账号在抖音等平台上展开了一场充满善意的“互怼”大战。而线上话题的热度也带动了线下的消费热潮。

因苏超话题火热的江苏,成了各大城市文旅的流量入口。网友们因心疼而支持,直接将文旅目的地带火,成功将线上的流量转化为“留量”。上周末的苏超争霸更是让江苏消费市场迎来新一轮爆发。

赞助商们嗅到了商机,赛事启动时的6家赞助商已增至19家,官方赞助席位价格飙升。各大品牌借赛事热度推广产品,效果立竿见影。对于球迷来说,除了斗图玩梗的情绪价值外,还有真真切切的到手福利。各家纷纷照抄常州开场的萝卜干炒饭的先河,推出各类免费活动吸引游客。

当足球遇见美食,消费的火花更是瞬间迸发。盐水鸭、小龙虾等地域美食成为最受欢迎的“观赛搭子”。而在江苏人的观赛清单里,小龙虾是最佳伴侣。平台数据显示,“苏超”开赛一个月,全省小龙虾订单同比增长42%,其中淮安表现最为抢眼。

抖音生活服务与地方政府、商圈紧密合作,将线上热度转化为线下实实在在的销售数字。通过一系列活动特别设置“苏超”球迷打卡专区,带动相关商家销售超900万元,消费订单环比增长39%。

江苏十三市的均衡发展是“苏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元包容的文化、雄厚的经济基础、均衡的区域发展激发了城市荣誉感与集体认同。通过低票价、高参与度的模式,“苏超”成功带动了多领域消费增长。

当盐城球迷的煎饼摊因“苏超”而火爆,镇江夜市小龙虾销量翻5倍时,国际足联或许还在为如何让更多人愿意掏钱看球而苦恼。但在这场由10元票根撬动的3亿消费账单中,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流量变“留量”,并不一定要在绿茵场上找答案,而应该在这些消费账单里寻找。

足球在这里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新消费主义的体现。通过“苏超”这一赛事经济模式,江苏乃至全国都看到了体育、文旅与商业的无限可能。未来,“苏超”模式或将为更多城市带来新的启示与机遇。

-End-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作者微信号]

热门TAG

顶部